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对遗址的进一步保护、展示◆◆◆■★,包括三大遗址公园的开放,良渚博物院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申遗成功后良渚古城遗址的参观总人数近千万★★■★,面对中外观众对良渚文化的热情日益增加,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和余杭区人民政府也计划扩建博物院的物理空间◆◆,来更多地增加观众来良渚参观的体验感。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也例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过去我们普遍认为中华文明可能更多来自黄河流域◆★★★,而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让大家知道长江流域也有不同于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例证了中华文明形成的多元性”,徐天进说■■。
今年是中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五周年。五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在保护★■、研究、传承■★◆★★■、利用等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推动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入到公众中去◆★■◆■。近日,中国网《博望东西》栏目特邀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请他谈谈良渚古城遗址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的积极探索。
目前关于良渚文化的国际交流一直在进行。徐天进认为向世界推介良渚文化★■★■◆,一方面要通过影像、媒体、出版物■★★◆、展览等不同的形式推动良渚文化走出去◆◆◆★,也要邀请不同文明的考古成果来良渚展览,做一些对话交流★◆◆。徐天进介绍◆■◆,每年会邀请国外的同行学者来良渚参观、做研究■■,希望通过良渚文化为纽带◆■,带动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推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徐天进倡导大家有时间都可以去博物馆,汲取文化的营养◆■◆。他形象地类比:不能说去过一次博物馆,就说自己热爱博物馆,就跟人每天吃饭一样,不能说吃一顿,就不用再吃了,一日三餐其实都得吃■■★。看书也是一样◆■◆,书不能说只看过一次就算看过,逛博物馆也要经常去,要把去博物馆培养成一种习惯,当作一种文化营养的来源,可能去一次就有一次新的感受。
徐天进说:“良渚文化的研究也不断有新成果。怎么样把这些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成果及时地展示给大家,怎么样让保护下来的这份遗产让广大社会公众共享,怎么阐释这个遗址的文化价值◆■■◆■◆,让大家更容易看懂,这是我们要一直努力的方向。”